安徽:集聚高端人才 加速高新技術企業成長
發布日期:2017-08-28 瀏覽次數:1130
原文鏈接:
在加快推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實施的過程中,安徽省堅持以政策為引導,以高端人才為突破點,不斷尋找捕捉創新成果和項目,并加快轉化和培育,有效助推了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壯大。
近日,安徽電視臺記者采訪了溫州大學校長、長江學者李校堃。據悉,安徽鑫華坤生物工程公司正在研發的國家一類新藥——凍干重組人角質細胞生長因子,它是專門用來燒傷創面的治療愈合,目前它已經進入到了三期臨床試驗階段,預計在不久的將來,它將有望造福于患者。
凍干重組人角質細胞生長因子具有皮膚修復和色素調節等功能,它是由溫州大學校長、長江學者李校堃所帶領的科研團隊研發出來的一項科研成果,并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雖然團隊所在地為發達地區,但這一科研成果能夠在安徽成功轉化,除了因為團隊和位于合肥的安科生物公司形成了穩定的產學研合作關系外,還與安徽創新發展行動計劃的實施密不可分。
溫州大學校長、長江學者李校堃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安徽的這種高科技的氛圍和政府對高科技的引導,包括還給了很多的扶持基金,促進了整個項目的落地和推進的過程,使得我們實驗室的團隊跟產業化放大的團隊還有跟市場的團隊,進行了三個方面的有效的銜接。
在這一成果確定在安徽進行轉化后,省市兩級政府利用安徽正在實施的高層次人才團隊引進政策,拿出 2000 萬元資金專門支持李校堃團隊的創新創業。現在安徽鑫華坤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新藥創制進度明顯加快,成果的延伸開發產品也順利進入了市場,李校堃團隊也表示正在計劃進一步擴大與安徽企業的合作深度與廣度。還有我們后面的一些技術,我們也想把這個鑫華坤作為一個重要的成果轉化、成果放大、成果推廣的一個載體。
“不求所有,以用為本”。安徽柔性引進高端人才的做法已經使得越來越多的省外成果來到這里轉移轉化。與此同時,圍繞增強人才、技術、項目等要素,安徽還積極推進體制與政策創新,形成“企業愿意干,政府就支持;市縣愿意干,省里再支持”的創新政策體系。
來自江蘇的中科電力公司 2014 年轉移到蚌埠市后,當地政府一次性就投入了一千萬元資金,支持企業創新能力建設。看好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平臺和安徽的創新環境,這家公司隨后又把研發中心和集團總部也搬遷到了蚌埠市,對此,安徽省政府也跟著再投入了一千萬元創新資金給予支持,在兩級政府的推動下,這家企業三年間已累計投入超過 1 億元的研發資金,專門致力于智能電網關鍵設備的研發,并且每年都有創新產品被列為安徽省重點新產品,順利實現了快速成長壯大。
中科電力裝備集團副董事長朱海南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2017 年 1-7 月份我們已經完成銷售 10.2 億元,比去年同期上升了 30%,預計全年能實現銷售 30 個億,比去年上升 50%。整個新產品的銷售達到了總銷售的 65% 以上。
為讓各類創新主體愉快創新,讓創新發展的道路越走越寬廣。安徽又相繼出臺了《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和《支持科技創新若干政策》等法律法規,樹立“誰創新貢獻大就獎勵誰,誰示范帶動強就補助誰”的鮮明導向。全力打造創新人才高地,促使更多的科技成果在安徽轉化孵化。目前安徽的創新扶持政策已覆蓋了企業發展的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等全生命周期。
安徽省科技廳黨組成員、省創新辦副主任夏輯表示:可以說整個系統性的政策形成了一個創新的生態,有效地激發了廣大科技人員投身創新創業的熱情,支持他們走高端,發展新產業,做出大貢獻。
在以人才為核心的創新發展理念指引下,今年以來,安徽高新技術企業發展迅速,預計全年將有超過 500 家科技企業躋身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行列。今年上半年,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累計實現增加值 2166.9 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 14.6%,增幅高于全省規上工業 6 個百分點。對全部工業增長的貢獻率也由去年同期的 59.7% 提高到了 65%。
延伸閱讀
安徽鑫華坤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早期是由安科生物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溫州醫科大學李校堃團隊、上海新生源醫藥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據悉,這是安科生物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產學研合作方面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近年來,隨著安徽鑫華坤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不斷的發展壯大,安徽省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合肥市創新科技風險投資有限公司、合肥高新科技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均有參股其中,為企業發展注入新動力。
安徽鑫華坤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生長因子類基因工程藥物新藥研發為主導、以知識產權為核心,進行新藥創新成果的產業化,是一家以國際生物技術新藥的研究開發、生產銷售為主營的高科技企業。其中,安科麗/ANKELIFE品牌由“安徽鑫華坤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榮譽出品。
原文鏈接:
在加快推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實施的過程中,安徽省堅持以政策為引導,以高端人才為突破點,不斷尋找捕捉創新成果和項目,并加快轉化和培育,有效助推了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壯大。
近日,安徽電視臺記者采訪了溫州大學校長、長江學者李校堃。據悉,安徽鑫華坤生物工程公司正在研發的國家一類新藥——凍干重組人角質細胞生長因子,它是專門用來燒傷創面的治療愈合,目前它已經進入到了三期臨床試驗階段,預計在不久的將來,它將有望造福于患者。
凍干重組人角質細胞生長因子具有皮膚修復和色素調節等功能,它是由溫州大學校長、長江學者李校堃所帶領的科研團隊研發出來的一項科研成果,并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雖然團隊所在地為發達地區,但這一科研成果能夠在安徽成功轉化,除了因為團隊和位于合肥的安科生物公司形成了穩定的產學研合作關系外,還與安徽創新發展行動計劃的實施密不可分。
溫州大學校長、長江學者李校堃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安徽的這種高科技的氛圍和政府對高科技的引導,包括還給了很多的扶持基金,促進了整個項目的落地和推進的過程,使得我們實驗室的團隊跟產業化放大的團隊還有跟市場的團隊,進行了三個方面的有效的銜接。
在這一成果確定在安徽進行轉化后,省市兩級政府利用安徽正在實施的高層次人才團隊引進政策,拿出 2000 萬元資金專門支持李校堃團隊的創新創業。現在安徽鑫華坤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新藥創制進度明顯加快,成果的延伸開發產品也順利進入了市場,李校堃團隊也表示正在計劃進一步擴大與安徽企業的合作深度與廣度。還有我們后面的一些技術,我們也想把這個鑫華坤作為一個重要的成果轉化、成果放大、成果推廣的一個載體。
“不求所有,以用為本”。安徽柔性引進高端人才的做法已經使得越來越多的省外成果來到這里轉移轉化。與此同時,圍繞增強人才、技術、項目等要素,安徽還積極推進體制與政策創新,形成“企業愿意干,政府就支持;市縣愿意干,省里再支持”的創新政策體系。
來自江蘇的中科電力公司 2014 年轉移到蚌埠市后,當地政府一次性就投入了一千萬元資金,支持企業創新能力建設。看好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平臺和安徽的創新環境,這家公司隨后又把研發中心和集團總部也搬遷到了蚌埠市,對此,安徽省政府也跟著再投入了一千萬元創新資金給予支持,在兩級政府的推動下,這家企業三年間已累計投入超過 1 億元的研發資金,專門致力于智能電網關鍵設備的研發,并且每年都有創新產品被列為安徽省重點新產品,順利實現了快速成長壯大。
中科電力裝備集團副董事長朱海南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2017 年 1-7 月份我們已經完成銷售 10.2 億元,比去年同期上升了 30%,預計全年能實現銷售 30 個億,比去年上升 50%。整個新產品的銷售達到了總銷售的 65% 以上。
為讓各類創新主體愉快創新,讓創新發展的道路越走越寬廣。安徽又相繼出臺了《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和《支持科技創新若干政策》等法律法規,樹立“誰創新貢獻大就獎勵誰,誰示范帶動強就補助誰”的鮮明導向。全力打造創新人才高地,促使更多的科技成果在安徽轉化孵化。目前安徽的創新扶持政策已覆蓋了企業發展的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等全生命周期。
安徽省科技廳黨組成員、省創新辦副主任夏輯表示:可以說整個系統性的政策形成了一個創新的生態,有效地激發了廣大科技人員投身創新創業的熱情,支持他們走高端,發展新產業,做出大貢獻。
在以人才為核心的創新發展理念指引下,今年以來,安徽高新技術企業發展迅速,預計全年將有超過 500 家科技企業躋身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行列。今年上半年,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累計實現增加值 2166.9 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 14.6%,增幅高于全省規上工業 6 個百分點。對全部工業增長的貢獻率也由去年同期的 59.7% 提高到了 65%。
延伸閱讀
安徽鑫華坤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早期是由安科生物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溫州醫科大學李校堃團隊、上海新生源醫藥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據悉,這是安科生物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產學研合作方面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近年來,隨著安徽鑫華坤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不斷的發展壯大,安徽省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合肥市創新科技風險投資有限公司、合肥高新科技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均有參股其中,為企業發展注入新動力。
安徽鑫華坤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生長因子類基因工程藥物新藥研發為主導、以知識產權為核心,進行新藥創新成果的產業化,是一家以國際生物技術新藥的研究開發、生產銷售為主營的高科技企業。其中,安科麗/ANKELIFE品牌由“安徽鑫華坤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榮譽出品。
- 上一篇:全國畫報安徽采風落幕 攝影大咖集體“點贊”合肥高新區
- 下一篇:安科生物 專題調研